 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改造施工現場。
又到年中重要關口,遼源項目建設進展如何?從幾組數據可以窺見一二。今年全市計劃組織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23個,總投資413.24億元,年度計劃投資91.43億元。其中,新開工項目51個,續建項目72個。截至6月末,已有102個項目開復工建設,開復工率82.9%。其中,新開工項目36個,續建復工項目66個。截至6月末,全市共謀劃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55個,總投資925億元,已超額完成年初省下達的135個謀劃目標任務。
透過數字,一張來之不易的“高含金量”成績單躍然眼前。重點項目遍地開花,百家齊鳴,將為遼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透過數字,全市上下同心協力,攻堅克難,抓項目就是抓發展、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的勁頭撲面而來。
年初以來,我市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核心,堅持經濟工作項目化、項目工作責任化。為深入貫徹落實“項目建設年”各項工作要求,陸續出臺《遼源市貫徹落實全省“抓環境、抓項目、抓落實”項目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》《市級領導包保工作機制》《2019年全市項目計劃》等,對今年投資和項目建設任務進行再分解、再安排、再落實,做到目標責任到位、保障措施到位、工作落實到位。各縣(區)、各部門完善工作責任制,立足職能,增強服務意識,實行各級政府、部門聯動,簡化辦事程序,全市上下統一思想,切實增強推動項目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,保持全市經濟穩中求進。
為加快推進項目實施,我市堅持問題導向,協調解決項目難題。利用國家加快東北振興之機,積極與國家和省溝通,努力解決制約項目建設的政策、資金、環保、成本、指標、市場準入等瓶頸問題,增強企業投資動力;突出抓好重點骨干企業平穩運行,加強對重點骨干企業生產運行的調度監測;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利用與浙江對口合作契機,吸引浙企和浙江資本等在遼源落地;借助東北振興金融聯盟進吉林等活動,推動銀行、基金與項目對接,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,降低實體經濟發展成本;深化政府、企業同科研院校合作,依托我市省級針紡、化藥、蛋品中試中心等,推進一批重大科技攻關、成果轉化和創新項目;組織開展市級科普基地、眾創空間、科技創新中心和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認定工作;實施全市研發投入提升計劃,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,進一步增強科技研發實力;推動服務業攻堅,全力解決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市場環境、要素保障等問題;開展“三長”(即銀行行長、部門局長、科室科長)進企業走訪活動,制定印發《關于開展“三長”進企業優化營商環境走訪活動方案》,組織全市20多個部門走訪企業近百戶,切實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;加大征地拆遷工作力度,層層落實責任,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,積極化解征拆矛盾,多方合力解決問題。
一系列的服務措施,有的放矢,持續升溫,使遼源項目建設呈現出更有質量、更具活力、更可持續的發展態勢。
隨著進入第三季度,我市快馬加鞭,進一步搶抓項目建設黃金期,堅持“項目為王”,重點抓好責任落實、項目入統、資金爭取、領導包保、項目謀劃、督導檢查等工作,加大項目推進力度,爭取答好項目建設下半場答卷。
(來源:遼源日報)
|